1. 首页 > 维修售后

国美和谁合并-国美和谁合作了

国美和谁合并-国美和谁合作了

国美、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巨头的竞争与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商行业也越来越火热,国美、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巨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三家公司都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本文将从竞争和合作两个方面来探讨国美、京东、苏宁的发展。

一、竞争

1.价格战

在电商行业中,价格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都在不断地进行价格战,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这场价格战中,京东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京东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正品保障和服务质量,所以在价格战中,京东的竞争力更强。

2.产品质量

除了价格,产品质量也是电商竞争的重要因素。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质量方面,国美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国美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所以在产品质量方面,国美的竞争力更强。

3.服务质量

除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是电商竞争的重要因素。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服务质量方面,京东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京东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所以在服务质量方面,京东的竞争力更强。

二、合作

除了竞争,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也在不断地进行合作,以提升自己的业务和竞争力。

1.合作模式

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都在不断探索合作模式,以提升自己的业务和竞争力。在合作模式方面,国美、京东、苏宁都有自己的特点。国美和苏宁主要采用联合采购和供应链合作的方式,而京东则更注重与其他公司的合作。

2.合作领域

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的合作领域也不尽相同。国美和苏宁主要在家电、3C数码等领域展开合作,而京东则更注重在生鲜、物流等领域与其他公司展开合作。

3.合作效果

国美、京东、苏宁三家公司的合作效果也不尽相同。国美和苏宁的合作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业务和竞争力,而京东的合作效果相对较弱。

谁了解国美真正的争端来源及事件的过程?

近日,国美与拼多多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大有重回巅峰之势。

但国美旗下子业务模块国美E卡,最近半年不断接到催收、高利贷投诉。

有媒体爆料称,近期在使用国美电子卡产品时,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对方的催收电话,令人应接不暇。

翻阅国内大型投诉平台的信息,国美电子卡早已成为投诉的“重灾区”。

总共8000份投诉,写满了“暴力催收”、“高利贷”、“砍头利息”等字眼。同时,还有借款人声称遇到了“无法提前还款”和“套路贷”的情况。

据了解,国美E卡是国美金融旗下的消费分期平台,运营主体为“国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前身为国美E贷,于2016年8月正式上线,后品牌升级为国美E卡。目前,国美E卡的业务涵盖信用卡还款、消费分期、公积金贷款等“现金贷”服务。

国美在现金贷领域的一系列“极端操作”,自以为规避了各种法律风险,实则踩了法律红线。

一个

疯狂收藏,套路投保,引发投诉不断

“请你告诉XXX赶紧还钱,不然我们就在这里申请法院起诉他!”

刘询询问了公司的其他同事,发现因为同样的事情,其他同事也接到了电话提示。

受疫情影响,小刘的公司目前经营困难,向国美借钱的同事早已成为“前同事”。即便如此,时不时还是会收到国美E卡直白粗暴的提醒。

刘的骚扰并不是个例。

在黑猫投诉上,一位国美电子卡用户表示,逾期五天,虽然自己主动接电话,表示正常还款,但对方仍然态度粗暴,还威胁恐吓自己。

有客户表示,自己借款后,与实际名义借款金额不符,因此质疑国美E卡是否收了砍头利息。

这些“增值权”在合同中直接体现为“信息服务费”或“账户管理费”。

还有一些借款人抱怨国美一边放款一边搭售保险。比如下面这个借款人,从国美易卡借了7000元,实际拿到的只有6580元,直接从420元永安保险的意外伤害保险金中扣除。

更糟糕的是,国美E卡面对铺天盖地的投诉,申请结案不到一分钟,试图敷衍了事。

原来很多借款人凭借之前对国美的信任和便捷的消费贷款体验,使用了国美E卡。但他们想不到的是,按下贷款键的那一刻,他们已经陷入了消费贷款的“泥潭”。

2

违规超范围借款被处罚?

E卡的运营方国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借款人的投诉,还有监管部门的重拳。

4月16日,天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根据《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其辖区内的国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小额”)因“提供虚假经营信息”被罚款50万元。

据了解,《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地方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拒绝或者阻碍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二)向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虚假的业务报告、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有关业务信息等文件和资料。这也意味着国美小贷受到“顶格”处罚。

同时,根据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发布的《天津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天津市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小额贷款公司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方式和比例、合规渠道应符合监管评级的相关规定。在天津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在天津辖区外经营。本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至2021年11月30日废止。

按照《天津市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国美E卡是否超范围经营?

应收账款高企,财务状况恶化是根本原因?

目前国美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让人感到举步维艰。

国美金融科技(00628。HK,以下简称“国美金科”),香港上市公司,因为经营业绩不佳,是港股中常见的“仙股”,股价常年在1港元以下。

近日,国美金科发布2019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虽然国美金科2019整体营收略有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

2019年全年,虽然收入同比增长约1.27%至6988.6万元,但最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2.4万、143.9万、-3196.8万,呈逐年下降趋势。

国美将亏损归因于三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收贷款减值损失拨备大幅增加。2019年上市公司确认计提不低于3100万元的应收贷款及其他应收款减值准备,较2018年相应金额至少增加1700万元。国美金融科技特别指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对两家客户共计约6400万元的贷款计提约1100万元的应收贷款减值准备。目前,公司管理层仍在确定拨备金额。

通俗地说,就是钱放出来收不回来,只能认定为“资产减值准备”。

但是这一赤字如何填补呢?小贷和现金贷产生的暴利,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小微金融成了国美的“避风塘”。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向媒体解释。

如今,小额信贷的发展催生了一条完整的现金贷产业链,资金来源于资金。

集,放贷到催收一条龙“服务”。

上游发放金融产品揽储;中游巧立名目收取各种息费,甚至捆绑保险产品榨取砍头息;即便在疫情影响全国经济的大背景下,下游催收团队为了时而高达40%-50%的高额分成,也会竭尽全力地暴力催收!

国美易卡们,正在榨取借款人口袋中最后一个钢_。

相关问答:有人通过国美易卡APP商城的特惠场板块买过冰箱吗?我看里面价格优惠很大,不知道质量怎么样?放心买,春节的时候,就通过国美易卡APP买了一台美的三门冰箱给父母?价格优惠大,产品质量好,而且送货快,购买体验感很好。

国美金融靠谱吗?

最佳答案黄光裕对决陈晓!家族控制人对决职业经理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胜利的天平又将会倾向哪一方?

曾经,黄光裕是国美电器真正的当家人、前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中国首富;曾经,陈晓是永乐电器创始人、国美电器的职业经理人、黄光裕口中“我的接班人”;曾经,他们合作过、帮扶过,甚至亲密过。但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现在,黄光裕一心想要从陈晓手中重新夺过对国美电器绝对控制权,陈晓则想让国美电器打上真正的陈氏烙印。所以,只有决裂,才能显示出双方目前最真实的想法。

关于这场纷争,最新的口水仗来自于18日黄光裕的一封公开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黄光裕称,陈晓作为董事局主席,“存在个人野心,实施阴谋,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对此,国美电器一位高管对媒体回应称:从一审罪名来看,黄光裕是不是也伤害了很多其他人的利益?

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不管这场争斗的过程和结果如何,这都给我国不少的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上了一课”,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典型教材”。更有媒体点评认为,这是中国私营公司治理史上,家族控制人与职业经理人、创始人股东与财务投资者对决的惊心动魄一幕。

蜜月——

黄光裕收购由陈晓创办的永乐电器,也曾有合作蜜月期。“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黄光裕曾给陈晓下过这样的“定义”

在这场纷争的“史前时代”,黄光裕曾和陈晓在市场上竞争过,也合作过。但在2006年,他们彻底从市场层面的竞争变成了全面的合作,因为黄光裕收购了由陈晓创办的永乐电器。

“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在并购之后,黄光裕曾给陈晓下过这样的“定义”。而从当时的市场评价中,这个“定义”其实并不为过,因为陈晓是“有能力”的代表——虽然进入家电行业比黄光裕、张近东(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和张大中(曾经的大中电器创始人,后同样为国美电器所收购)等人晚,但陈晓却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让永乐电器成为了“上海滩”上的家电业霸主。还有一个侧面的佐证是,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时,永乐电器成功集资12亿港元,成为仅次于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排行第三的家电连锁巨头。

但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在国美收购永乐之后,还是有人怀疑:陈晓可能会不适应从“老板”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他也根本不会跻身国美电器的核心决策层。而当时,“架空”陈晓的说法不禁在坊间流传开来。但陈晓一直未对相关传闻作正面回应,只是承认当时决策层的结构是黄光裕的体系。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曾是黄光裕体系中的国美高层管理人员孙一丁、王俊洲和魏秋立等人,目前都已投向了陈晓的“怀抱”。

不过,就当时来说,黄光裕还是给足了陈晓面子。历数每次国美电器的相关会议,往往走在前台的都是陈晓,黄光裕却似乎刻意躲在幕后出谋划策。这个“史前时代”,在分析人士看来,是双方合作最黄金的时间段。

分裂——

引入贝恩资本,改变狼性扩张的竞争方式,对管理层进行大规模的股权激励。陈晓接过帅印后,开始了自己的市场运营手法和资本操作路径

然而,一场变故彻底打破了黄光裕和陈晓之间某种心照不宣的平衡。2008年11月底,黄光裕因多项指控被相关部门刑拘,“接班人”陈晓真的接过了黄光裕丢下的国美帅印,成为国美电器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并真正走上了国美电器舞台的正中央。虽然这是黄光裕首肯的一项任命,但这恰恰也是双方走向决裂的“导火索”。

短暂的喘息之后,陈晓就撇开曾经的上司黄光裕,开始了自己的市场运营手法和资本操作路径。

首先,2009年6月,被认为“对资金极度渴望”的国美电器引入了贝恩资本,后来,分析人士指出,这其实是双方走向决裂的开始。根据公开显示的贝恩资本注资国美电器的协议,其将拥有国美电器15.9亿元可转债,同时有权将其转换为10.8%的国美电器股权。一旦进行相关操作,这将稀释现在黄光裕手中33.98%的股权(黄光裕目前是国美电器最大单一股东,这也是黄光裕对抗陈晓目前最大的“底牌”)。与此同时,陈晓放弃了黄光裕一直以来在市场上狼性扩张的竞争方式,转而走效益优先的相对细化道路,关闭了不少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资本操作,日前媒体援引黄氏家族代表成员的话称,“黄光裕也是通过媒体才得知该消息的”。目前,在黄光裕多次造势,包括上述《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中,都在拿陈晓的这项操作说事——“自己的民族品牌为外资所把持”、“国美电器”变成了“美国电器”等。但陈晓也有自己的理由,保住国美电器的股价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们的利益。

其次,2009年7月7日,仅仅履新半年后,陈晓就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资料显示,该方案涉及总计3.83亿股股份,总金额近7.3亿港元。相关报道称,陈晓与另外10位公司董事及附属公司董事共获授购股权为1.255亿股,其中陈晓获2200万购股权,股权激励覆盖了副总监以上级别,共惠及105人。此举更是将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股权一直是黄光裕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多名高管一直没有得到的,而陈晓仅仅推出一份股权激励计划,就收买了几乎黄光裕的所有老臣。”一位原国美高层称。对比黄光裕的吝啬,陈晓的大度,更让黄光裕的老部下感到温暖和实惠。

当然,黄光裕是不会容忍自己的“孩子”改名换姓的。为了对抗陈晓和贝恩资本,黄光裕通过增持,保持了33.98%的持股比例。随后在今年5月11日,黄光裕夫妇利用手中掌控的表决权,于国美电器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在12项决议中连续投了5项否决票,导致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而根据此前签署的协议,如果贝恩投资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董事席位,将造成公司违约并须作出赔偿,相关赔偿额高达24亿元。这也就是陈晓日前所说“黄光裕不顾国美活”的由来。

僵局——

是双方经营理念的较量,更是资本间的较量,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究竟会站在哪一边?

上述的决裂行动其实都是在半公开状态下进行的。8月5日,国美电器就正式宣布起诉黄光裕,罪名基于香港证监会在去年8月向香港高等法院作出的指控:黄光裕及其妻杜鹃策划国美电器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间,回购1.298亿股份,目的是以国美的资金购买本来由黄光裕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并将售股所得款项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人贷款。这让矛盾正式对外公开,双方也彻底走向了决裂。

其实在8月4日,黄光裕就已经率先向陈晓宣战,指责近一年来国美电器业绩下滑是陈晓领导的董事局“管理不当”,并意欲重组董事局,让陈晓淡出国美决策层。

至此之后,双方就诸多问题打起了口水仗,并一直对峙至今。8月12日,国美5位黄光裕时代的元老倒戈,公开表示与陈晓共进退。

同时,陈晓和黄光裕阵营还积极利用媒体为自己造势,以期最终赢得胜利。“双方本轮的对峙,乃至一直以来的争斗既是陈晓和黄光裕双方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差异的体现——家族经营VS陈氏新思维,更是资本间的较量。”一位长期跟踪国美电器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最终的决胜者将是资本力量更强大的一方。这也凸显了资本在公司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根据双方的持股比例,黄光裕只要再拉拢16.02%的股权就能占据董事会话语权的半壁江山。而陈晓则需要拉拢更多的资源。但在不少媒体看来,陈晓也有自己的优势:国美电器管理层、中小股东及贝恩资本的绝对支持,或者说是“民心”。但目前,双方都已经宣称获得了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众多投资者的支持。

事实上,资本在市场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异动。比如在8月6日,富达基金在二级市场减持国美电器1.792亿股,持股比例由5.57%降至4.37%。汤森路透的统计显示,国美电器目前有180个投资机构股东,持股合计占44.84%,前50个机构持有超过40%的股权。同时,国美2009年年报显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基金3家总计持股20.6%。

“除了贝恩资本基本上明确会站在陈晓一边外,目前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资本到底会支持谁。甚至,包括黄光裕和陈晓在内。”曾经管理过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经营管理研究室和总裁办公室,现任某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胡刚则认为,“总之,他们会选择给其带来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启示——

资本市场的罕见现象和典型案例

“姑且不论谁对谁错、过程如何、具体结果怎样,这场争斗在资本市场中确实都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和很好的案例。”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教授告诉记者。

首先,按照惯常思维,决策层或管理层作为公司的行政机构,应听命于最大股东,但黄陈之争已经打破了这样的规律;其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像往常一样,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看似是我们自己人内部争斗的最终结果,外资机构的力量对中国资本市场,甚至民族品牌公司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对于本次黄陈之争中所显示的公司董事会相对的“决策独立性”,张马林特别指出,“站在保证股东收益角度上,董事会(局)的这种决策更加民主,更能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站在大股东的角度上,这就违背了其对公司的绝对控制,甚至可能影响到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决策。”

国美金融是靠谱的,2016年8月,国美金融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可以将数据共享给同业金融机构。

而且国美金融与北京银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依照国美金融、北京银行签署的战略协议约定,双方将致力于以资金存管、账户结算、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诸多领域创新合作,构建协作互赢的业务平台及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国美金融在线上线下都提供各式各样服务,比如说支付、财富管理、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各类金融服务都可以契合到新零售构建大框架。国美金融作为国美控股集团旗下六大战略板块之一,依托产业优势,构建包括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四大架构体系。

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近3万亿元,排名全球千家大银行第77位,品牌价值达到310亿元。通过两年坚持不懈的摸索与实践,北京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创造了诸多优秀跨界合作案例,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银行。

扩展资料:

对于北京银行来说,在新常态下更应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寻求与创新型金融平台合作,在账户服务、支付结算、财资管理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同时借助国美的场景和客户优势,共同做大做强业务。

而国美金融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强大的业务支撑体系和丰富的线下服务体验,正是吸引北京银行选择和国美金融达成战略合作的重要条件。在当前行业发展环境下,国美金融的战略布局业务范围多元、纵向服务受众广泛。

在打造更契合用户需求的金融服务过程中,其将创新的产品理念与严谨的合规管理融入金融服务之中,这对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相信双方的合作势必将有进一步的实质性突破,进而实现共赢发展。

百度百科-国美金融

人民网-国美金融联手北京银行上线资金存管 迈出全面战略合作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